掃地機器人、自助洗碗機、自動蒸箱烤箱……數字家電正進入千家萬戶,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新的問題——家電壞了,不少人寧願換新的,也不願修。
“修不如換”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家電維修究竟靠不靠譜?行業如何規範?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家電維修市場陷阱多
3月20日,家住渝北區中央公園的市民曾小多4個月前才維修的燃氣灶鋼化玻璃台麵又炸裂了。聯係售後,對方告訴她,雖然在保修範圍內,但鋼化玻璃有千分之三的自爆率,因此配件費用要自己出,人工維修費可以減免。
曾小多告訴記者,2020年1月,她花1000多元錢買了這台燃氣灶。去年12月,燃氣灶鋼化玻璃台麵就炸裂了一次,當時聯係售後時被告知,鋼化玻璃台麵已過保修期,更換新的台麵需要自己承擔費用,配件、人工維修費等算下來共計300多元。沒有多想,曾小多掏錢維修。
“才過了幾個月,現在玻璃台麵又炸裂,再修又要錢,不如再加點錢換新的。”曾小多不理解的是,既然在保修範圍內,為什麽要收費?她想到維權投訴,但考慮到流程繁瑣,隻好放棄。
無獨有偶,家住江北觀音橋的宋雙也遇到了家電維修的煩惱。去年夏天,他發現家中空調吹不出冷風了,聯係了重慶一家家電維修服務平台,接線員表示“可能需要加氟,五六十元就行”。師傅上門修了後才知道,平台所說的“五六十塊錢”,隻是一個壓力單位氟利昂的價格,空調加滿氟利昂,花了700多元。宋雙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早知道要這樣多錢就不修了,直接購買新的,才多幾百元錢。”他抱怨道。
“修不如換”原因多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全市12315熱線和平台共登記處理投訴舉報41696件。其中,家用電器類1227件,售後服務等問題占投訴舉報總量的2.94%,排在商品類投訴前三位。
記者采訪了解到,維修慢、維修質量難以保障、集成化程度高和零部件精密導致維修價格貴,是消費者“修不如換”的主要原因。
家電壞了,是修還是換?重慶市家用電器服務企業聯合會(簡稱市家電服務聯合會)秘書長詹冬有三點建議:
一是根據家電使用情況判斷是否有維修價值。“修還是換,消費者要看家電的剩餘壽命,如果沒有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維修價值高,建議維修;如果已經超過了限定使用年限或即將到達使用年限,且機器型號停產,配件費用較高,則建議更換。”詹冬說。
二是加強監管,出台家電維修行業標準。詹冬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進入千家萬戶,維修服務成為整個家電產業鏈末端最重要的一環,要推進家電維修行業標準化建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就要有相關服務質量規範。對此,市商務委、市家電服務聯合會在2020年共同製定了《重慶市家電維修業服務質量規範》(簡稱《規範》),防止家電維修市場“虛構故障”“小病大修”“價格虛高”“返廠維修不返廠”等亂象。另外,市商務委、市家電服務聯合會正在會同市場監管部門,製定針對家電維修行業的地方標準。
三是消費者要擦亮雙眼,不能隻聽維修人員的。詹冬建議,消費者購買家電時應盡量選擇品牌家電,在維修時還要選擇正規的維修企業,維修時核實維修師傅信息,留存消費憑證,並對維修過程進行視頻和圖片保存證據。目前,市家電服務聯合會根據《規範》內容,授予重慶100多家維修企業誠信示範企業稱號,消費者選擇這些企業,權益才能更有保障。
分享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责任编辑:林冰冰)